化纤产业在这一轮波谷中,竞争之激烈是许多企业不曾经历过的。行业在产能扩张过度与需求疲软无力的作用下,正在接受市场淘汰机制的洗礼。阶段性过剩与结构性失衡使行业痛苦难受,但同时也是市场自我修复与提升的表现。一些企业或是宣布破产被兼并重组,或是出售亏损业务轻装上阵,拉开了退出行业的大幕。
正如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所言,要尊重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,要打通兼并重组的通道,行业发展才能在这轮洗牌中得到提升。同时,也有专家表示,虽然企业退出行业或者部分业务,但是产能只是流转,而没有退出市场,消化产能还有待时日。然而,资产聚集到优势企业,使强者更强,化纤行业内正在形成拥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巨头,整个行业的分工将更加明确。
退出遵从市场意志
化纤作为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,周期性的起伏与企业的优胜劣汰实属平常。然而,自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的这一轮行情低谷由于来势猛、时间长而使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。多家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,市场淘汰机制在今年会充分表现出来,行业洗牌将充分显现。
春季调研期间,浙江地区企业普遍表示,白炽化的激烈竞争正在区分出强者与弱者,“谁在裸泳,马上就能见分晓。”一位化纤企业的高层在谈到当年比拼扩能速度后的代价时说。
退出机制正在开启。吉林化纤此前公告称,公司将持有的河北吉藁98.645%的股权、湖南拓普50.33%的股权转让给吉林市铁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,而新民科技近日发布公告称,为尽快扭转业绩亏损的现状,公司决定筹划重大资产重组,拟将化纤业务和印染业务整体出售。另外,齐鲁化纤集团于4月进入破产程序,仪征化纤股份公司也关掉了部分涤纶长丝业务。
这只是冰山一角,那些并未广泛进入视野的中小企业有的在市场意志面前选择退出。“心里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,这也是没有办法。”一家小企业的负责人无奈地表示,技术与规模都不能与大企业相比,业务转型也没有成功,只能关门转战他行。此前他对记者表示会再坚持,而今却选择退出,唏嘘中体会到市场竞争的冷酷。而在江浙地区,一些企业前期由于各种原因进了设备,现在形势不好希望优势企业或有需求的企业进行整合,避免更大的损失。
而对大型企业来说,抛弃亏损业务也是明智之选,优化资产的同时,可以建立并巩固核心竞争力。吉林化纤在公告中表示,低效亏损资产处置完毕后将会遏制公司的亏损情况。而仪征化纤的一位企业人士表示,公司通过自身淘汰掉落后设备可以甩掉包袱,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,未来仪化将重点放在差别化高附加值涤纶短纤上。
竞争失利原因多
“慢一拍”是多家企业向记者表示竞争失利的主要原因。化纤行业单线产能由百吨到万吨,技术提升功不可没,也越来越考验企业的胆识与策略。对于先进技术的投资采取了暂时观望的态度,导致步步落后,最终被崛起的企业兼并的例子并不在少数。浙江桐乡一家企业被另外两家企业瓜分的例子即是生动演绎。
化纤产业作为中间产品遵循规模取胜的基本规则,扩能时机的选择非常关键。“不能完全说大家都是非理性扩能的,那时候谁不扩谁死得更早。”浙江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表示,在规模效益还具备时,不扩能就只能被其他企业的价钱压死。而且,扩能也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,一步落后可能就难以翻身。而对于那些未看准市场,刚扩能就进入下行通道的企业来说,没能抓准市场脉搏。
管理僵化,沿用卖方市场思维,消极被动是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的又一要因。从去年到今年,多家企业表示,企业的销售岗位正在增多,人员培训投入加大。在下行周期,抢占市场变得更加激烈,好的销售团队显得更加重要。而一些管理僵化的企业在岗位设定与职能转变上未能跟上市场步伐,企业运行显得吃力。同时,细节管理能不能出效益也成为竞争点,节能减排与优化工艺能否做到位,考验着企业的管理水平。
另外,如何应对债务危机是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。化纤企业采用互保的贷款方式较为普遍,企业遭遇债务风险往往比较突然。几年前,某地化纤企业与民营企业神羊集团互相担保,担保金额在1亿元左右。神羊集团突然出现资金危机,而此时,正是化纤企业资金链条最为紧张的时期。因为银行贷款没有发放而导致不能及时还款,所以这家化纤企业背负上了沉重的利息负担。银行在该化纤企业检查抵押品库存时,发现流动资产有所减少,库存不足,随即启动法律程序,其他银行得知消息后,也纷纷启动法律程序,查封整个企业的资金、库存及银行账户等。最终,这家化纤企业全部停产停工,企业生产与销售系统陷入瘫痪。
资源积聚强者更强
“目前化纤行业内的梯队非常明显,大型企业集团正在形成。”一位专家表示。
我国化纤行业在经历了多轮优胜劣汰后,资金与技术正在向大企业积聚。在一些企业选择退出的同时,另一些企业却在忙着整合资源、确定方向。
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参照邻国。例如,2006年,韩国化纤产业受到需求下滑的重创。在一次韩国纤维产业战略备战会议,韩国纤维企业纷纷表示,该国化纤企业走出困境唯一的出路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,即压缩一般日用化纤产品的生产设备和产量,转而扩充工业用高附加值化纤产品的产量。韩国业内的统计显示,1971年,韩国纤维纺织品的出口额占韩国总出口额的41.6%,1990年下降至22.7%,2005年又降至4.9%;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,在1988年为8.3%,2005年则下降至3%.为了扭转这一颓势,韩国提出,到2015年工业用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要占到55%.
我国化纤行业当下也面临人工成本上涨过快、国内需求不旺等问题。与当年韩国情况不同的是,韩国面临着中国市场的崛起和竞争。而当前的中国,并没有遇见强硬的对手。因此,产能问题并没有导致化纤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失去竞争力。反而在加速该产业资本集聚的同时,强化产业的竞争力,而且,技术发展一方面使企业实现了超越,另一方面建立了更高的壁垒,后来者的加入与超越都显得艰难。因此,我国化纤产业还将在需求的带动下,进入波峰期。